实习日志

第一周

这是第一周,从周二开始,至周五结束。每天6点半起床,下午6点左右回到学校。好久没有这么早起床了,上一次已记不清是哪一年,哪一天了。但,应该是某个夏天。毕竟,冬天还要早起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。

第一天自然去得早些,只是因为路不熟,耽误了几分钟。而这几分钟,在之后的几天,我全用在睡“懒觉”上了。每天早上,看着淡定的室友们(他们的实习地点比我近太多,走路也比我坐车快,上班时间竟然也比我晚),望着他们熟睡的样子,我一直有股叫醒他们的冲动。虽然以前也常常比他们两个起得早,但几时能早这么多。太堕落了,明天一定要叫你们早起。

可是我没有,第二天我还是悄悄地起床,悄悄地洗漱,悄悄地关门,悄悄地走了。同行的四个人,今天我下来得最早。在食堂里边吃边等他们。今天我知道了要带个杯子,昨天竟然想来想去都没想到有什么要带的。还有身份证。陈老师说每天进公司都要登记太麻烦了,要给我们办出入证。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记得带。不过我知道有人睡过头了。我都吃完早餐了,竟然还有一个同学没来。

小夏晕车晕得厉害,昨天回来时我们四个走了一段路,在稻香村站——差点写成了稻花香——上的车。其实没有增加多少时间。149会从电力公司附近绕好大一个圈才到稻香村,而我们走的是直线。由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,我们最多晚了一班车。在此感谢小张和小夏为了赶上我和小潘而做出的努力。扯远了,还是说说今天的情况吧。今天我们三人在稻香村下的车——小张腿疼。

终于到了第三天。第一天是周二,第二天是周三,所以今天应该是周四,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。今天的午饭不错,不知道以前那位抱怨藕不好吃的学长是在哪实习的。

星期五,这周最后一天。于我,这是最无聊的一天。前几天我们盖章、装订、打印,虽说有点无聊吧,但绝对比今天好。我们一般是分成两组,分别在三楼和十五楼实习。我去十五楼的时间比他们三个加起都要长,而且常常是我独自一人在上面。在上面主要有两个工作:盖章和收发文。“尤其是收发文,实在是太轻松了,半天才几份公文,点几下鼠标就行了。”即使我这样说,他们还是不愿意上去。周五的整个上午,几乎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十五楼的办公室待着,因为女职员都过节去了。正如我前面描述的一般,我只是点了几下鼠标。剩下的时间,在想毕业论文的事。

下午四个人都在三楼。但事情并不多,我依旧感到无聊。周五了,可以早点回去。今天,腿疼的小张和我们一起走到了稻香村。做为交换条件,我和小潘跟在了她俩后面。这就是我们依然在6点以后才回到学校的原因。

“安大新区到了,下车的乘客请从后门下车。”

第二周

这一周好像没什么新鲜事。

经过了第一周的忙碌,一个周末似乎不够用,周一起来仍然满身疲惫。忘了从哪天开始,宿舍还没熄灯我就睡着了,然后早上闹钟还没响我却醒了。忘了从哪一次开始,小夏能坚持坐到曙光新村那一站了,以至于我们总是早到那么十几分钟。因为早到了两次,我们决定晚点集合,于是早上起床的时间推迟了。

推迟了,但也没感到睡得比原来足了。有点习惯那个生物钟了,而且天也越来越暖和,太阳出来得越来越早了。每天一睁眼竟然看到了亮光,这感觉真是糟透了。天不亮就起,总给我一种凄惨悲壮的感觉,就像周扒皮手下的农夫——我知道我想多了。周扒皮是虚构的,我那悲壮也只是为赋新辞强说愁。

这周的工作总体来说比第一周要忙碌。主要有两件事:从旧系统里下载06年的旧文件和07年的旧文件。就这两件事。其它年份都已经下完了。不得不说,电脑真的该升级了。旧系统也没人维护了,所以下载的时候总会遇见许多很烦人的问题,并且是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,没法根治。不过得知旧系统采用的文件型数据库,我突然感受到了省电力公司对电子文件的重视——关系型数据库流行了少说也有二十年了吧,那这个旧系统得是多少年前开发的?

小潘常用的电脑是毛病最多的。刚开始我们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——重启。后来技术人员看了一下,改了改某个程序文件的文件名,立刻就好多了,平均每下六七个文件才出一次问题。解决方法也比原来好些了——杀进程。每下一个文件就会多一个进程,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问题。杀进程比重启更简单,但也更粗暴,搞不好就会出现什么新问题。所以,那台电脑只用过一次我就难受得要死。小张那台好些,就是速度慢,慢到让人以为死机了。还是我常用的那台最好,非常稳定,即使出问题也是稳定的出现——我统计过,大约半小时才会有弹窗提示你出了什么什么问题,而且每次都是同一个问题,点“确定”就行了。

这一周终于遇见了传说中的“耦”。的确不怎么好吃,不过至少和桂园食堂二楼的水平差不多,也没那么难吃。好果我们吃得很差的话,我或许又会生出另一种悲壮的感觉。

PS:上周五闲着没事用报纸和别针做了个钩针,本想着这周可以试一试,可惜,这周不用装订了。

第三周

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,反正我觉得时间过得挺快的,都第三周了。

我一直有一个疑问: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从旧系统里下前几年的发文,上周五终于快下完了,那接下来还要整理收文吗?看来我想的有点太远了。原本是小张和我一起下06年的,我这部分还剩大约300份,她那部分——据她说——还有120份。今天小夏接替了小张的工作,整整一天都没把那“120”份处理完。根据小夏的说法,小张剩下了不止120份,由于编号的不连续,实际上有二三百份。周一就是这样。

第二天终于把06年的档案下完了。然后陈老师让我先休息一下。我真应该安安静静地坐好,而不是上个厕所倒杯水之类的。也许是觉得我实在闲不下来,就在我准备好好坐下来休息的时候,陈老师说,你既然这么无聊那就把那几份文件装订一下吧。我发誓,我一点都不无聊。工作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,尤其是看着别人工作。好吧,一切都是我自找的。

我不是说过自制了一个钩针却没来得及用吗。这次用上了。我用过钩针,也用过缝纫机,对电脑也比较熟悉(至少比某个不知道Ctrl+C和Ctrl+V的强些),如此看来,至今为此,工作都还得心应手。当然,这些不算什么,有件事我一直没说。

周三的主要内容有:分类、盖档号章。省电力公司是按“年份-部门-保管期限”来分的。我们所处理的都是2013年的文件,所以直接按部门分就好了。分好之类盖档号章,然后填保管期限。档号章有很多,各章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部门名称不同。一图胜千言,你们自己感受下吧:

周四请假,无话。

周五填保管期限。从系统上查找相应的文件,然后把保管期限填到档号章里,并按永久、30年、10年等分类。

第四周

一共八周时间,这已经是第四周了。为什么要用“已经”这个词呢?我不是在感叹时间过得好快,而是发觉竟然这么快就熬到第四周了。一方面,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人,我不得不感到时间过得好快;另一方面,我又希望实习尽快过去。这是多么矛盾的心情。

这一周的确难过了一些。小夏考研复试,请了几天假。这原本是坏事,但仔细一想,这样我们三个人就可以吃四份菜了。这样就变成好事了。可事实是,这些天的菜的确不怎么样,菜的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,或者说是盘旋下降。其实我不在意这些,我是个对吃要求不高的人。我经常面对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食品却没一样符合胃口的情况,此时我会尽量少吃,实在不行我宁愿包饿着。当然也会有犹豫了半天无奈地走出食堂的困境。但我的要求真的不高,如果能满足每日所需的128种微量元素,让我天天吃草都无所谓。可惜,这是不可能的。

这星期的工作有了些变化,主要是编档号。先把纸质的档案按“年份-部门-保管期限”排好序,然后按这个顺序调整系统里对应的电子文件的顺序。

程处说他一直觉得他们的工作流程有问题,但不知道该怎么改。我也觉得很有问题,但我更不知道怎么改,因为我的脑子完全被这些乱七八糟的工作流程折腾成浆糊了。等到整个工作流程结束,我得好好想想。

我想起了高考的前几天。教室被封了,我们只好到阅览室自习。阅览室的桌子很大,椅子又舒服,重要的是还有空调。那真是我这辈子最惬意的时光了。省电力公司也有空调啊,为什么会这么热呢?档案库房倒是凉快得很,十五楼却热得要命啊,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想上去的原因。

第五周

降温了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我几乎天天都看天气预报。合肥的春天真的很短。去年春天,开学不久气温就达到了三十多度,与夏天无异,但没几天又突然降温,恢复了正常水平。今年气温还算平稳,每个星期的气温曲线要么是“U”字型,要么是“倒U”字型的,但总体还是上升的。这两天下雨,气温降了些。如果不是又在十五楼度过了无聊的一天,我真的不想谈这些。仔细想想,周一我学到了些什么?扫描仪似乎出问题了,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,扫出来的东西都跑偏了。当时俞老师去开会了,临走前交给我一份特急的文件。看看设置里那么多选项,我也没敢乱动。只好调整了纸的位置,正反面分开扫,然后排序。试了五六次。俞老师回来了,果然是设置的问题。为什么要说果然呢,事实上我真希望是硬件问题,那样我就彻底没事干了。

感觉周二什么也没干。是的,上午只是把已确认的件号写在文件上,下午被“借”到项目部点鼠标。点鼠标就是在PS里把电子印章样本上的斑斑点点的污迹擦掉,再适当地调整一下其它东西。幸好还有其它东西,否则真会把人逼疯的。今天下班也很晚,而且我们下班的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,不论是中午还是下午。

然后呢?清明假期把整个人都搞糊涂了,接下来几天具体干了什么我真的不记得了。不过还是那些事,要么编件号,要么点鼠标。编件号本来是件挺简单的事,拖了这么多天是有原因的。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,明明编好的件号,第二天再看就是乱的。系统有时跳号,有时无法显示某些文件,这都会打乱原本的顺序。

我想说什么来着?对了,小夏坐过站了。她不是晕车吗,所以上了车就闭目养神,竭力控制自己。这天上车的时候她占着个位非常热情地让我坐她前面,热情得让我以为她发神经病了。由于她一人坐在公交车靠前的位置,我们三人都下车了才发觉她没下来。瞬间我就明白了她的热情。

最后一周

“乘客们,终点站——安大新区,到了,请携带好随身物品,从后门下车。谢谢您的合作,下次乘车,再见。”